“双碳战略” 周年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 > 滚动快讯       来源: 作者: 阅读:
2021-10-16 18:51:24

北极星碳管家网讯: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中和。时隔一年,在9月21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又一重大标志性努力。近些年来,中国的境外煤电投资规模已呈下降趋势,此举更是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中,践行大国的责任担当。

碳达峰、碳中和的本质是实现更经济、更清洁、更安全的能源结构。这是一场压力重重,但同时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一年来,从国家、地方到企业,都掀起了一场绿色变革。

在碳中和的过程中,碳排放量占比最高的能源行业首当其冲。我国能源结构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占比约85%,其中一半以上来源是煤炭。作为排放的主要来源,推动碳减排就必须推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型,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这一转型正在提速。

过去一年间,传统能源巨头纷纷对外宣布了转型战略,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在积极对传统业务进行转型同时,加大新能源投资布局。新能源行业更是迎来又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机。

在碳中和的愿景下,构建一个净零碳排放的能源系统,是整个能源行业自上而下共同努力的目标;建设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清洁、安全、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行业未来几十年所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机遇更是挑战。

转型正当时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8月发布的简报《2021年上半年中国煤电项目最新进展研究》称,根据中国各省级项目审批部门的公开数据,2021年上半年通过各省级发改委核准的燃煤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共计5.2GW,多为热电联产项目,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78.8%。当前全国能源规划整体反映出各省落实中央“严控煤电项目”要求的决心,但中央政府仍需要警惕富煤省份大规模推进煤电项目的潜在趋势。

绿色和平国内低碳发展政策研究项目经理李丹青对《能源》杂志表示,从2021年上半年煤电项目的核准情况来看,对国内煤电项目的管控愈加严格。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袁家海教授表示:“在低碳发展目标下,特别是在习主席提出‘严控煤电’要求以后,地方在审批大型煤电项目上已非常慎重。目前批复核准的项目主要是满足‘十四五’有刚性电力不足的本地需求、以及作为配套电源保障国家电力发展战略的考量。实际上从满足‘十四五’需求的角度来说,‘十三五’批复在建的项目,已可基本保证‘十四五’的需求,因此目前个别地方批复的少量项目主要发挥补足功能。”

也就是说,未来煤电发展的空间将日益缩小,通过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已成为能源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对于传统电力、石油企业而言,转型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企业更是要从发展思路、经营战略、公司架构等各个方面进行转型调整。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能源系统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全社会2060年前碳中和,能源系统需要更早实现零碳。电力系统甚至2040年-2045年就要实现零碳。

我国高达 51% 碳排放来自于发电和热力,电力脱碳与零碳化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在“双碳”目标提出后,电力行业中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主要发电企业纷纷响应,明确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和相关具体目标,并已着手行动。

国家电投集团是第一个宣布碳达峰时间表的发电集团,它们计划提前7年――即2023年实现碳达峰,其他四大发电集团都是预计提前5年碳达峰。根据规划,到2025年,国家电投电力装机将达到2.2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到60%;到2035年,电力装机达2.7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到75%。国家能源集团计划力争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到7000―8000万千瓦。华能集团明确,到2025年新增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以上,确保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0%以上,到2035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5%以上。大唐集团提出,将加快推进装备和管理升级,有序推进新能源替代。华电集团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新能源装机7500万千瓦,非煤装机(清洁能源)占比接近60%。

此外,发电集团也都在积极进行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研究、发行绿色债券、参与碳市场等围绕碳中和目标开展多方面的工作。国家能源集团智库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四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将共同研究国家能源集团率先引领能源煤炭电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华能集团成立华能碳中和研究所,开展碳中和战略方向、演进规律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基础研究,重点研究碳中和对国家能源体系、能源市场、供需关系等产生的影响,再电气化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作用,中国华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和关键技术选择等。华电集团与清华大学开展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及技术支撑研究”方面的研究与合作。国家电投发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成为首批银行间市场“碳中和”债券发行人。

除了电力行业在积极进行转型,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石油和天然气一向是碳排放“大户”。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30亿吨,主要源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使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的碳排放量达到182亿吨,占比55%。油气行业全价值链从开采、运输、储存到终端应用都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全产业链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全球总量的40%以上――其中生产阶段的排放占20%,使用阶段的排放占80%。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油气行业势必成为减排主体。

过去一年,“三桶油”对绿色低碳方面的重视前所未有,布局重点包括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综合领域。中石油表示,新能源业务提升到与油气业务同等重要的水平。中石化表示,氢能全产业链业务是公司新能源业务的核心。中海油承诺,未来将其年度资本支出的3%―5%用于海上风电开发。三大石油公司将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视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新动能。风电、氢能和碳中和是三大石油公司2020年重点布局方向,同时积极推进光伏、生物燃料、充(换)电站等新能源和替代能源技术即业务的有序发展。

声明:本文经授权发布,除注明来源外,均为中华能源网转载,不代表中华能源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中华能源网)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