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上线交易及其影响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 > 滚动快讯       来源: 作者: 阅读:
2021-10-13 15:15:59

北极星大气网讯: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交易。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负责全国碳排放权的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全国碳排放权的注册登记。此前多地已经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期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CEA)现货。各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权分配是基于企业的碳强度基准,即根据企业的实际产出乘以一定基准计算其碳排放权额度。目前碳排放权交易采用了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两种方式。重点排放单位须根据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向主管部门清缴上年度的碳排放配额,不足部分须通过碳市场购买。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是重点排放单位,即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属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企业。目前发电行业2225家重点排放单位成为首批参与主体,后续还会扩展至其他行业、其他类型主体。

7月16日上市首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权成交价为51.23元/吨。在8月份之后,交易价格逐渐下降至45元/吨左右。截至9月30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权配额1764.9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8.00亿元。

未来除电力行业外,其他高排放行业以及自愿减排企业也将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范围,届时全国碳市场可交易的配额总量将会进一步增长。

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在获得碳配额之后,可以出售剩余的配额获利,或通过抵(质)押、借碳交易、卖出回购等方式利用配额进行融资。对于碳配额有剩余的重点排放单位,出售配额可以提高相关企业的利润与现金流水平。而部分碳排放配额不足清缴的高排放单位则面临额外购买配额的成本压力。

正文:

2021 年7 月16 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交易。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的公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负责全国碳排放权的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全国碳排放权的注册登记。发电行业是参与交易的第一个试点行业,共有 2225 家高排放发电企业成为首批交易主体。展望未来,全国碳排放权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其他行业企业预计也将纳入交易范围。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概况

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成立之前,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等地已经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试点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等20 多个行业近3000 家重点排放单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决策部署,我国将稳步推进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现存各地方碳交易市场可能会逐步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替代。

(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关法规政策

在 2017 年,发改委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正式启动。2020 年9 月,我国首次提出要在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开始加快,生态环境部先后颁布多条细则,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作了明确规定。

声明:本文经授权发布,除注明来源外,均为中华能源网转载,不代表中华能源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中华能源网)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