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碳管家网讯:2020年,中国向世界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同时启动清洁能源替代计划。
在3060双碳目标东风下,风电和光伏产业预计到2030年,风电、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一举超越煤电成为我国电力的主力军。
理论上讲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可无限扩大,因此我们到2030年实现风电和光伏装机12亿千瓦以上是可行的,但是实现目标的现实边界条件是严峻的。
土地资源成拦路虎
风电和光伏属于低密度能源,其发电效率低下,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土地空间就成了最宝贵的资源,但是我们可继续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
受三线划定控制,我国大量适宜集中式光伏和风电项目建设的土地在早期开发的过程中已被广泛利用,新增可开发的土地资源少量集中在三北地区。
此外,各地每年的建设用地指标有限,很难为风电和光伏项目预留足够空间。为了继续扩大规模,风电走向海上,光伏爬上屋顶,不过是无奈之举。
生态红线成为紧箍咒
土地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而风电和光伏大规模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植被、土地沙漠化等现象已经出现。
因此为了制约风电和光伏的发展,我国适时制定了坚守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三线硬性条件,防止生态环境被破坏。
此外内蒙、甘肃、新疆、贵州、广西等省份纷纷出台文件,划定生态红线防止风电和光伏的过度开发,违规开建或并网的项目限期停工或拆除。
并网消纳成老大难
我国的风电和光伏集中在三北地区,且风电和光伏发电是不稳定的。为实现风电和光伏的平滑上网,需要建设特高线路及对现有的电网进行大面积的改造
在资本的推动下,风电和光伏的装机增量是爆炸式的,而我国的电网改造和特高压线路的建设是滞后于风电和光伏装机的,很难支撑未来风电和光伏的扩张。
此外,尽管主管部门要求电网公司要全额消纳风电和光伏,但是电网首先要保障的是煤电压舱石的地位,未来留给风电和光伏的容量有限。
结语
尽管风电在向海上发展,但是也仅限于近海地区规模有限;光伏爬上屋顶,装机规模不大,一个县的装机也不过才几百兆的规模。
风电和光伏发电效率低下,实际消纳与装机规模不成比例,即便是把全国的土地都开发了,也不够江浙沪粤四省之用,是否需举国之力发展风电光伏值得商榷。
风电和光伏远景是美好的,但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生态红线、并网消纳等问题将如影随形,这意味着我们没有太多的资源支撑风电和光伏的过度扩张。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