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观风测浪又测流!国产“小黄”首次成功应用

当前位置:首页 > 风电 > 风电技术       来源: 作者: 阅读:
2021-08-26 12:30:48

三峡集团自主研发的国产化漂浮式水文气象综合观测平台,日前成功布放至广东阳江青洲六期海上风电开发场址开展水文观测任务。据悉,这是该漂浮式观测平台的首次成功应用。

▲漂浮式观测平台布放现场

该漂浮式观测平台(全称为“漂浮式深远海风电工程风浪流一体化剖面观测平台”)由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三峡集团上海院、青岛华航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设计研发,此前已通过中国电子学会科技成果鉴定,并申报国家能源局2021年度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海上气象水文的精准勘测是海上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保障。一直以来,海上风电气象水文观测面临着站点布设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经济成本高、观测精度低等系列问题,影响了海上风电开发资源与环境评估的经济性和效率。随着海上风电逐渐朝向深远海域发展,海上资源与环境勘测的实施成本及难度将进一步增加。漂浮式观测平台凭借其观测参数丰富、布放灵活、经济成本低等优势,将成为未来深远海风电场资源与环境评估的利器。

三峡集团自主研发的

漂浮式观测平台

因其外观形象和强大的功能

被业内亲切地誉为国产“小黄”

它究竟有多牛

快来认识一下吧

▲漂浮式观测平台整体展示

该漂浮式观测平台

作为海上风、浪、流的勘测利器

以10米大直径钢结构浮台为载体

首次搭载了全国产化的

激光雷达测风设备

可实现海上风剖面的

长期定点观测系统

还搭载了自动气象站

和声学多普勒海流计温盐传感器、

波浪传感器等物理海洋传感器

采用最新通讯技术

实现海上水文气象的

一体化综合观测

国产“小黄”的应用

将带来三大利好

助力海上风电开发降本增效

相比于传统的固定式测风塔,其建造成本概算可降低60%以上,并且能够提高工程实施效率,解决进口设备费用高昂、检修困难等问题。

提升实际工程运用推广的可靠性

三峡集团科研院的相关研究团队全程负责该漂浮式观测平台的需求分析、市场调研、设计论证和布放应用等工作,并针对该漂浮式观测平台在海上风电领域的实践效果,跟传统的固定式测风塔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比对,有效保障了该平台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推广的可靠性。

保障我国数据安全

在漂浮式观测平台的科技成果鉴定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张秀芝等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漂浮式观测平台作为海上风电领域的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测试效果显著,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使海上风场测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从内嵌算法到整体设计集成等的国产化,保障了我国海域水文气象观测的数据安全。

▲研发团队参与平台布放

声明:本文经授权发布,除注明来源外,均为中华能源网转载,不代表中华能源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中华能源网)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