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装破冰平价海上风电!

当前位置:首页 > 风电 > 风电技术       来源: 作者: 阅读:
2021-11-02 20:19:25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面对超过50%的上网电价降幅,2022年开始的中国海上平价之路该如何起步,作为今年的行业热点之一,各方一直争论不休。近日,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一批海上风电平价项目―中广核象山涂茨海上风电场项目和华润电力苍南1号海上风电项目同日开标,行业从业者交出了第一份答卷。平均报价较去年同期降幅超40%,大量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参与投标,平均风轮直径超过200米,单机平均额定功率超过8MW。

目前,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以210平台为主的平价海上风电机型成功中标华润苍南项目,将平价海上风电破冰的“?”改写成大大的“!!”,率先领跑海上风电平价之路。此外,中国海装在近日山东新能源集团的海上风电主机厂竞争性比选中,以绝对的优势中标,后期双方将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山东省海上风电的高质量发展。该批项目部分中标结果的尘埃落定,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平价上网时代已来临,对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惟有使命――向海图强拥抱平价

我们有情怀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庄严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倡议,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在一年后的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要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在全球绿色浪潮席卷之下,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加持之下,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推进能源转型的核心内容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海上风电作为我国重要清洁能源之一,其规模化发展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在“双碳”目标牵引下,海上风电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30年我国海上风电总装机量将达到66.5GW。

作为我国唯一具备较完整风电装备研制生产体系的专业化集团,“双碳”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船舶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强调要坚定不移把发展风电等清洁能源高端装备作为重点方向,加强统筹谋划,深化资源重组,全力以赴做强做优“风电+”清洁能源等高端装备产业,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双碳”承诺掷地有声,海装践行义无反顾。面对海上风电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海装确立了“创新引领,海陆并举,向海图强”的发展思路,切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将做强海上、做大陆上作为未来发展重点,追风海上,逐梦深蓝,中国海装更是明确提出要贯彻海洋强国战略,依托中国船舶集团强大的海工能力优势,以自身海上风电先发优势为基础,以海上风电装备为核心,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2008年

中国海装5MW海上风电机组研制项目启动

#2009年

5MW项目获得科技部项目支持,同时,中国海装受科技部委托,开始组建行业唯一的“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

2台5MW机组下线,并在江苏如东龙源试验风电场并网运行,创造当时全球风轮直径最大、单位千瓦扫风面积最大、安装及并网最快等诸多第一

#2014年

2014年,突破技术瓶颈,率先完成国内第一个海上整机功率曲线和载荷测试、电能质量测试;国内首家通过海上风电低电压穿越测试,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海上风电型式认证的主机厂家

#2015年

H171-5MW海上风电机组立项研发,5MW获取批量订单

#2016年

5MW批量海上风电机组下线,制定完成《海上风电防腐国家标准》

#2017年

自主设计研发的主梁为碳纤维真空灌注、主梁厚度及长度国际第一的83.6米叶片下线,应用匹配当时全球风轮直径最大的中国海装171-5MW机型;同时,中国海装自主研发的5MW首个批量,与国际知名技术路线的4MW、4.2MW机型开始进行批量产品的同台竞技

#2018年

H171-5MW年满发小时数3957h,创造III类风区世界纪录,获得2018年度最佳机型奖;同时,5MW首个批量首年全场年等效满发小时数近3300,位列全场第一;同年,国家工信部《海上浮式风电装备研制》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立项成功

#2019年

全国风轮直径最大的210-10MW获得设计认证,并在当年风能展发布

#2020年

获得200余万千瓦海上订单,相继完成6MW、8MW等机组的研制

#2021年

自主设计研发的全国最长的102m叶片下线,并完成各项测试;应用匹配中国海装H210-10MW机型,该机型于9月17日下线。10月,H256-16MW海上风电机组获取认证,并于风能展发布。国内首个深海浮动式风电项目各项研制生产工作完成,近期将完成示范应用

豪情万丈、壮志满怀,中国海装向海图强,从2008年到2021年,十三年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研发设计及运行经验,使得中国海装成为国内唯一持续且稳步推进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示范、应用的整机企业;从机组研制到示范运行,从认证测试到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在海上风电领域,中国海装始终以自主可控作为核心,创造了一项项全国和全球记录,打破了国外的技术的垄断,引领了国内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方向,带动了大型海上风电产业链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国家海上风电发展战略的落实落地。

惟有责任――技术引领 驱动平价

我们铸利器

面对超50%的上网电价降幅,2022年开始的中国海上平价之路该如何起步,各方一直争论不休,但降价一直是产业链各方已明确达成的共识。成本无疑成为了海上风电能否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其中整机设备占据着海上风电投资成本的半壁江山――约40%,为此中国海装紧紧把握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高可靠、轻量化、一体化、国产化、智能化”的技术趋势,并以“高可靠性、高发电量、低度电成本”为产品研发目标,接连向海上风电市场打造了一款款平价利器。

大型化:自2008年深耕海上风电以来,中国海装开创并引领了国内风电行业大功率、长叶片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发展方向。研制一代、应用一代,中国海装始终按照阶梯前进的方式,持续稳步提升风轮直径和额定功率。

2021年,是中国海装海上大型化路线成果丰硕的一年,多个批量海上风电场稳定运行;H210-10MW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H256-16MW海上风电机组获得设计认证;此外,20MW级及更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也正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从稳定运行的H151-5MW、H171-5MW至今,中国海装稳扎稳打,实现了多项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突破并积累了多年稳定运行的经验。

声明:本文经授权发布,除注明来源外,均为中华能源网转载,不代表中华能源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中华能源网)
赞助商